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日前表示,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,普及健康生活方式,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体重门诊。同时,“减肥4年后绝大多数人恢复之前体重”话题冲上热搜。这个说法有道理吗?
肥胖,全球健康公敌
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数据,全球每8人中就有1人患肥胖症。按世界现有人口计算,全球有约10亿人肥胖,另外还有25亿成人(18 岁及以上)超重。肥胖已经成为全球的健康公敌,世卫组织将其列为十大慢性病之一。
当前,BMI(身体质量指数)是定义肥胖的核心指标,BMI的计算方式是体重(千克)除以身高(米)的平方。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《肥胖症诊疗指南(2024年版)》,BMI达到24且低于28为超重,达到或超过28为肥胖。今年1月,《柳叶刀·糖尿病与内分泌学》发布报告提出,判断肥胖是否为疾病不能只依赖传统的BMI计算,还需在测量体脂、腰围等指标的基础上,评估个体的客观疾病体征与症状。
央视新闻截图。
今年3月4日发布的《2025世界肥胖地图》指出,2025年中国高达41%成年人伴有高BMI(≥25kg/m^2),9%的成年人伴有肥胖(BMI ≥ 30 kg/m^2)。预测2030年,中国成人超重/肥胖人数将超过5亿。如果按照中国超重/肥胖的BMI诊断标准(24 kg/m^2和28 kg/m^2),这一数字将会更高。
国家卫生健康委面向公众发布的《体重管理指导原则(2024年版)》指出,有研究预测,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,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.5%,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.8%。
体重异常,容易导致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心脑血管、脂肪肝,甚至一部分的癌症也和体重异常有一定的关联。《肥胖症诊疗指南(2024年版)》指出,超重和肥胖症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,并引发一系列疾病,这些疾病会导致严重残疾和过早死亡。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:超重和肥胖症导致的死亡在全因死亡中占比由1990年的2.8%,上升至2019年的7.2%;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死亡中占比由1990年的3.9%,上升至2019年的8.0%。
肥胖的破坏力可能仍然远超想象。就算减肥成功,有些肥胖遗留的“后遗症”也难以抹除,甚至不可逆转。
“溜溜球效应”,减肥的痛
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谢玲玎日前在采访中表示,减重人群在结束减重约一年后,有30%至50%的人会出现体重反弹情况。而在四年内,几乎绝大部分人都可能回归到减重前的体重状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