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问体重管理有啥秘诀?无他,惟自律尔。这是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刘璠代表给出的答案。全国两会期间,尽管每天日程满满当当,刘璠依然见缝插针地运动,每天早起,空腹锻炼半个多小时,打卡俯卧撑、举哑铃、快走等项目。
现在,国家出手,媒体发声,医生强调,又萌又专业的减重主题表情包进入微信群聊,奥运冠军成为体重管理的社会宣传员。就这么天天讲,反复说,耳提面命,就不信您的减重大业不可持续。
已经做到合理膳食、规律运动,但减肥效果仍不明显?心存不甘、满头问号无处问药的,是不是你?
别担心,全国各地医疗机构陆续设立的减肥门诊照单全收,为您的体重控制和慢病管理保驾护航,尤其能为BMI超过30甚至35的严重肥胖患者提供专业建议及必要的药物治疗。
体重管理,不能仅靠个人单打独斗,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。除了设立门诊,《“体重管理年”活动实施方案》还提出广泛建立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。下一步,还要继续推动政府、行业、单位和个人落实好四方责任,持续做好知识宣传,注重防治结合,提供个性化服务。肉眼可见,社会多方主体正在加强协同,将体重管理、慢病防控融入日常生活。
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。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。国家已经出手为大家量身定制减重计划,那就请和身边人互相督促,免去“今晚吃爽再减肥”这道附加手续,赶快行动起来吧!
链接
国家卫健委《成人肥胖食养指南(2024年版)》指导原则
1.吃动平衡,保持健康体重:根据不同人群的运动强度和身体活动量,合理安排膳食,做到吃动平衡。
2.未病先防,控制超重肥胖:在体重尚未达到肥胖程度时,通过合理膳食和积极运动,预防超重和肥胖。
3.已病防变,严控体重反弹:对于已经肥胖的人群,综合运用膳食、运动、行为疗法等措施,预防体重反弹。
4.减重方案具有高度个性化,需要辨体施膳、因地制宜、因人择食,即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、生活方式,结合当地食物资源和饮食习惯,选择适宜的食品,确保营养均衡。
减重的营养策略
1.食物多样,谷类为主
增加全谷类食物的摄入:优先选择未精制加工的全谷物,如全麦、糙米、燕麦等,作为主食的一部分。
丰富主食结构:将全谷物与杂豆类、薯类食物搭配食用,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,有助于增加饱腹感和控制餐后血糖。
2.多吃蔬果、奶类及大豆类食物
保证蔬果摄入:每日蔬菜摄入量不低于500克,其中深色叶菜类应占一半以上;水果的摄入量在200—350克。
摄入足够奶类:每日摄入相当于300-500克液态奶的奶类及奶制品,优先选择低脂或脱脂奶。
增加大豆类食物:每日适量摄入大豆类食物,如豆腐、豆浆等,补充植物蛋白和异黄酮等营养素的同时,降低脂肪的摄入量。